2025年5月14日至16日,由香港教育局主办、华畅旅游承办的「上海历史及文化遗产之旅」游学活动顺利举行。在为期三天的行程中,来自香港的师生们走进上海的古镇、建筑群、博物馆与校园,透过多元体验领略国家历史脉络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魅力,为沪港文化交流谱写新章。
沪上初体验:古今地标交织的文化课堂
首日行程围绕「历史与现代的对话」展开。在豫园,九曲桥蜿蜒通幽,玉玲珑奇石剔透,点春堂气派不凡,处处展现江南园林「一步一景」的精巧构思。同学们跟随导赏员的脚步,细细了解园林「借景」「障景」的设计智慧—— 透过月洞门框住远处的亭台,利用墙垣分隔空间营造神秘感,深刻认识到古人如何将诗画意境融入建筑规划。
转至上海外滩,26 栋百年历史建筑构成的「万国建筑博览群」成为活教材。导赏员结合哥特式、巴洛克式等建筑特色,讲解上海租界历史与城市发展的关系。
同学们尝试辨别哥特式(尖拱)、巴洛克式(浮雕穹顶)等特色建筑,进一步了解上海成为「近代中国开放窗口」的历史意义。
文脉交融:穿梭校园、曲艺与古镇的沉浸式体验
次日上午,同学们走进上海市徐汇区光启小学,与当地学生进行交流互动。在课堂观摩中,同学们体验「非遗进校园」项目,在当地老师的指导下制作非遗手工艺品,近距离感受国家基础教育对传统文化的重视。
下午,同学们来到上海评弹园,聆听***非遗「苏州评弹」,从吴侬软语与三弦琵琶中感受江南曲艺魅力。其后参观高桥古镇的仰贤堂与绒绣馆。
在仰贤堂内,同学们透过馆藏文献与实物展品,认识到古镇先贤在经商、教育与公益领域的贡献;在绒绣馆,同学们在导赏的讲解中,了解到绒绣如何在清末由西方引进,经过上海匠人改良创新,将中国书画意境融入刺绣,从而形成**海派特色的非遗工艺。
非遗寻踪:指尖上的传统技艺体验
行程最后一天,同学们来到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,体验面塑这一***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。面塑又称「面花」「礼馍」,其历史可追溯至汉代,最初作为祭祀、节庆的供品,逐渐发展为兼具观赏性与艺术性的民间工艺。到了唐宋时期,面塑技艺日渐成熟,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,更进入宫廷成为贵族把玩的雅物。明清以后,面塑艺人开始走街串巷,以精湛技艺为百姓制作祈福纳祥的面塑作品,让这门技艺深深扎根于市井生活。
在专业导师指导下,同学们从选配特制面粉开始,经过反覆揉搓、配色调和,再到塑形时对表情、动作的精细雕琢,每一个步骤都凝聚着专注与巧思。当栩栩如生的面塑作品诞生时,大家不仅收获了亲手创作的成就感,更深刻体会到传统工艺匠人精益求精的精神内涵。
随着航班起飞,此次游学圆满落幕。本次游学活动,为香港学生搭建了一个了解上海、了解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平台。透过实地考察、亲身体验和交流互动,同学们拓宽了视野,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,相信这也将为沪港两地未来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。